一、引言
在当今网络社交盛行的时代,吃瓜群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社交平台涌现,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交现象。无论是在微信、QQ 还是其他社交软件上,吃瓜群都有着极高的活跃度和广泛的影响力。
吃瓜群的流行并非偶然。在信息爆炸的当下,人们对于新鲜事、热点话题总是充满了好奇。而吃瓜群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对信息的渴望。在这里,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娱乐圈的绯闻八卦、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奇闻趣事。无论是明星的恋情曝光,还是某个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,吃瓜群都能迅速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群成员。
吃瓜群的兴起也反映了社交方式的变革。传统的社交方式往往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或者通过电话、短信等方式沟通。而如今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社交平台的多样化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与来自不同地区、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互动。吃瓜群就是这样一个平台,它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,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。
然而,吃瓜群的质量却参差不齐。有些吃瓜群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八卦心理,充斥着未经证实的谣言和虚假信息;而有些吃瓜群则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讨论和分析,成为人们获取信息、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。那么,如何评价吃瓜群的质量呢?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。
二、吃瓜群质量现状
(一)谣言泛滥
1.摆拍类谣言成主要形式,如 “寒假作业丢巴黎” 等案例,为博眼球骗流量,污染网络环境。
近期,公安部公布的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,“小学生秦朗寒假作业丢在巴黎” 一事被查证为摆拍。不法分子为了博眼球、骗流量,撰写脚本,编造情节,继而拍摄短视频。分析这类摆拍类谣言不难发现,“审丑”“审恶”“情节离奇”“地域差异”“践踏道德底线” 往往是它们的主题。这类谣言通过迎合部分 “键盘侠” 的情绪,实现广泛扩散,而流量带来的收益让造谣者趋之若鹜,不断弄虚作假,污染了网络环境。
2.“吃瓜群” 传播热点谣言,很多 “瓜” 与真相无关,只为吸粉引流。
“吃瓜” 里的 “瓜” 大多不靠谱,“吃瓜群” 更是陷阱重重。很多 “瓜” 是为 “吃瓜群众” 量身定制的,虽然与社会热点相关,却与真相无关,只是为了吸粉引流。上海警方在通报 “吃瓜群” 造假时,特意提醒公众,在涉及敏感话题、热点事件时,应注意多渠道、多角度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。
3.人工智能造假,MCN 和网民利用人工智能炮制不实信息。
被通报的典型案例中,有数起与人工智能有关。有的是 MCN(网络经纪公司)利用人工智能批量生成不实文章,通过数百个自媒体账号传播;有的是网民个人利用人工智能,炮制耸人听闻的事故新闻等。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了造假成本,不法分子趋之若鹜。面对这一新趋势,既要从源头打击 —— 规范技术使用、规范平台发布,明示 “人工智能生成”;也要从终端防范 —— 提醒更多的网民,有公章的不一定是公文,叫 “媒体” 的不一定是媒体,而有图有视频更不代表真相。
(二)陷阱重重
1.有的 “吃瓜群” 传播涉黄谣言视频,按成员数量出售获利。
山东济南曾查处一起 “吃瓜案”:不法分子创建了千余个所谓的 “吃瓜群”,在群里传播各种涉黄谣言视频。利用传播的指数效应,每个 “吃瓜群” 吸粉少则 500 人,多则 2000 人。然后,不法分子将 “吃瓜群” 按每个群成员 1.2 元至 1.5 元的价格出售给灰产下游,最终引流至语音直播平台,非法获利超 100 万元。此外,上海警方通报抓获 7 名为境外造黄谣网站引流的嫌疑人,涉案金额达 30 余万元。3 人建 230 余个 “吃瓜” 群为境外黄谣网站引流,获利 30 余万元被抓。他们建立经营大量聊天账号群,发送资料为网站引流。还有 3 人建 230 余个 “吃瓜” 群为境外黄谣网站引流非法获利 30 余万元,上海警方抓获一批 “网络水军”。这些案例表明,有的 “吃瓜群” 不仅传播谣言,还是不法分子的牟利工具。
2.可能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甚至触犯刑法。
事实上,根据法律法规,组建或加入 “吃瓜群”,不仅可能违反治安管理条例,还可能触犯刑法,构成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,传播淫秽物品罪,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等。所以,“吃瓜” 得不偿失,“吃瓜群” 更要避而远之。北京市天沐律师事务所徐芳律师也表示,发布虚假信息,并在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进行传播,可能涉及不同的刑事责任、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。加入 “吃瓜群” 仅围观没有风险,但对谣言、虚假信息进行转发、散布,或者发表评论超过合理的限度,可能承担民事责任、行政处罚、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三、优质吃瓜群的特点
(一)热闹活跃
优质的吃瓜群成员众多且十分活跃。在这样的群里,热门话题不断涌现,成员们积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各种新鲜事。无论是娱乐圈的最新动态,还是社会热点事件,都能在第一时间被群成员提及并展开讨论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使得群内的氛围始终保持热烈,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中心。
(二)信息多样
优质吃瓜群的内容丰富,涵盖多个领域的话题。从娱乐八卦到科技前沿,从社会热点到文化艺术,无所不包。成员们来自不同的背景,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,他们带来的信息也各具特色。在这里,你可以了解到明星的绯闻趣事,也能知晓国内外的重大新闻事件;既能探讨科技创新的趋势,又能品味文学艺术的魅力。这种信息的多样性使得群成员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,增长见识。
(三)群体互动
在优质的吃瓜群中,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繁且积极。大家可以对分享的内容进行评论,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。遇到有趣的话题,成员们会纷纷转发,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。点赞也是常见的互动方式,它不仅是对分享者的一种鼓励,也能让优质的内容更容易被大家看到。通过这种互动交流,成员们不仅能够分享信息,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,形成良好的社交氛围。
四、如何提升吃瓜群质量
(一)个人层面
1.保持理性思考,不盲目相信未经验证的信息。
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,吃瓜群中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。作为个体,我们要时刻保持理性思考,不能轻易被未经证实的消息所左右。比如在看到一则令人震惊的娱乐八卦时,不要急于传播和讨论,而是要先冷静分析其真实性。可以通过多渠道查证信息来源,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。
2.查证信息来源,确保真实性。
当我们在吃瓜群中看到一条感兴趣的消息时,应该主动去查证其信息来源。例如,如果是关于某个明星的绯闻,可以通过权威媒体的报道、明星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进行核实。只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,我们才能避免传播不实信息,同时也能更好地参与到有价值的讨论中。
3.尊重他人观点,保持开放心态。
在吃瓜群中,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。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,不要轻易否定或攻击他人。即使我们对某一事件有强烈的个人看法,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他人的意见。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良好的交流氛围,还能拓宽我们的思维方式,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。
(二)群体层面
1.提升信息素养,学会识别真假信息和分析事件背景。
对于整个吃瓜群群体来说,提升信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。群成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信息鉴别方法,如查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、分析消息的逻辑是否合理等,来识别真假信息。同时,也要学会分析事件的背景,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,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事件的本质。
2.增强群体责任感,谨慎分享信息,避免不实信息传播。
吃瓜群的成员们应该增强群体责任感,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对整个群体的影响。在分享信息之前,要仔细考虑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,避免传播不实信息。如果发现群中有不实信息,也应该及时提醒其他成员,共同维护良好的信息环境。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吃瓜群的质量,也能为社会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。
五、结论
吃瓜群作为当下网络社交中的一种独特现象,其现状可谓喜忧参半。一方面,部分吃瓜群充斥着谣言、陷阱,不仅误导了公众,还可能触犯法律,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。另一方面,也有一些优质的吃瓜群,成员众多、热闹活跃,信息多样且群体互动频繁积极,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思想、拓宽视野的平台。
提升吃瓜群的质量至关重要。从个人层面来说,保持理性思考、查证信息来源、尊重他人观点,能够避免我们被虚假信息误导,同时也能促进良好的交流氛围。从群体层面来看,提升信息素养、增强群体责任感,有助于识别真假信息,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,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。
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家园,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摒弃不良的吃瓜习惯,积极参与到提升吃瓜群质量的行动中来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、和谐、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。